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白叟在作坊里锻打剪刀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坐落皖南山区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有30余户靠制造剪刀为生的人家。跟着工厂流水线造出的精美剪刀逐渐占领市场,传统手工制造的剪刀需求量下降,八十年代起,除乡民张尚志仍坚守着这门陈旧的技艺外,其他乡民纷繁改行。66岁的张尚志从1972年开端当学徒学习制造剪刀技艺,是现在整个泾县里仅有从事这一行当的人。白叟介绍,制造剪刀需求烧火、锻打、打坯、加钢、锻压、调弯、开口、磨剪、抛光、成型、装订等24道工序,缺一不可。张尚志说,他现在做剪刀不单纯是为了赚钱,主要是割舍不下这门老手工,“期望能有年轻人学艺,将这门老手工传承下去。”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
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白叟在作坊里将铁材料烧火锻打(拼版相片)。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
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白叟在作坊里抛光剪刀(拼版相片)。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
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白叟在作坊里用“风箱”烧火(拼版相片)。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
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白叟在作坊里为剪刀定型(拼版相片)。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
9月15日,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张尚志(左一)给乡民展现他制造的剪刀。新华社发(周水兵 摄)